敖云代來打算到自家外院把玉米秸稈挖出來。零下20多攝氏度的下午,寒風(fēng)刺骨,他只穿了紅色襯衫和羽絨服,沒戴手套和帽子。玉米秸稈是在下雪前捆扎好的,敖云代來手持鐵鍬先把表面的積雪鏟去,再把因為冰塊而連接在一處的秸稈斬斷,發(fā)出吱吱嘎嘎的聲響。他抱著秸稈往牛圈走,一些粘連的冰疙瘩掉落下來,冰疙瘩凍得緊實,用腳跺都跺不碎。
賽音今年25歲,是敖云代來的兒子。他把一捆捆秸稈均勻撒在百十米長的牛圈里,從面向阿拉古廟山的圈頭撒到靠近農(nóng)田的圈尾。因為濕氣太重,一捆秸稈有四五十斤,一團團熱氣從賽音的口鼻中噴出。40頭左右的牛挪動著嘴巴,大口吞嚼,碩大的牛頭來回甩動,試圖扯下來玉米秸稈上僅存的幾片玉米葉。地上剩著吃完的玉米秸稈,光溜溜的,已經(jīng)被啃得僅剩硬稈。
“今年這場雪真是折騰人!”鮑秀文告訴本刊記者,“就算把地里的玉米秸稈全剜出來,最多也只夠兩個月的。”鮑秀文家有30多畝玉米地,她請布里嚴村的白音孟合來幫忙五六天了,天太冷,一天的工錢100塊錢。兩人一天下來只挖出一畝地里埋的玉米秸稈。
雪災(zāi)后,各家農(nóng)戶各自想辦法。套高買到了一批葵花秕子,15塊錢1袋,每袋有27斤,可以喂羊。我們到西布日敦的第三天,敖云代來家的玉米秸稈也消耗完了,只好把??羞^一遍的、光滑的秸稈回收起來再軋成粉。
53歲的哈達朝魯說,玉米秸稈一般是3毛8一斤,現(xiàn)在5毛一斤在周邊村莊都沒處買。寶音道格套和寶音度仁兄弟倆年輕,每天出門找秸稈已經(jīng)有兩星期了。他倆開著農(nóng)用車幾乎把周邊100公里內(nèi)的農(nóng)戶找遍了。秸稈成本加上人工、運輸,差不多要5毛錢一斤,而且需要買者自己先扛著鐵鍬到地里把秸稈刨出來。寶音道格套在40公里外的農(nóng)戶那買到了谷子秸稈。雖然帶著冰雪的秸稈是濕的,水分很大,也得3毛錢一斤。“這家50斤,那家100斤收來了不到2萬斤谷子秸稈,花了1.5萬塊錢。”寶音道格套滿面愁容,“這些能不能撐到春節(jié)還是個大問題。”
目前,翁牛特旗已經(jīng)開放糧食儲備庫向牧民出售玉米。翁牛特旗畜牧獸醫(yī)局局長鮑國展告訴本刊記者:“目前正從錫林郭勒盟、赤峰市的阿魯科爾沁旗和寧城往翁牛特旗運飼草,全旗60%到70%的飼草問題已經(jīng)解決。”工作人員周雨非也說,目前飼草運輸存在較大困難,主要原因是當(dāng)?shù)夭煌ɑ疖?,而汽車運輸公司又嫌飼草太輕太大,不賺錢,若想從飼草較多的黑龍江、山西、安徽等地運輸,則難度更大。
布日敦牧人
布日敦嘎查位于草原的“祖母河”西拉木倫河以南,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zhèn)往北20公里處。該村由東、西、南、北布日敦和五家村這5個自然村組成,這些村組圍著布日敦諾爾(湖)而建。環(huán)湖公路外側(cè)遍布白雪皚皚的牧場和種著玉米、土豆、向日葵的土地。“布日敦諾爾”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湖”,而這里的牛羊在暴風(fēng)雪過后卻無草可吃。
西布日敦村是布日敦嘎查牧戶最集中的村組。該村與紅山文化遺址、曾出土“C”字形“碧玉龍”的三星塔拉村毗鄰。西布日敦的蒙族牧民定居生活,以耕種為輔,放牧為主,基本上都會說漢語。
這里養(yǎng)的黑頭大尾羊是一種優(yōu)質(zhì)肉羊,沒有膻味,肉質(zhì)緊密,營養(yǎng)價值高。前兩年羊肉價格高企,1月到10月羊販子就把嘎查的羊收光。牧戶家的牛多是西門塔爾牛和夏如來牛。西門塔爾牛通體是紅色白花或者黃色白花的毛皮,額頭上長著白毛,十分漂亮。這種??韫谴?,脊骨平,身段長。只不過現(xiàn)在布日敦的牛忍饑挨餓,見不到它們?nèi)鉂M外鼓的姿態(tài)。因為這里的牧場屬于科爾沁沙地,加上前十幾年的干旱,布日敦諾爾的面積每年縮小,原先有1.5萬畝,現(xiàn)在也就1000多畝。因此,牧草數(shù)量也跟著減少,而牛的食草量大,養(yǎng)牛的牧戶慢慢地告別牧民身份,開始搬到烏丹鎮(zhèn)、赤峰市和北京市居住。
斯琴巴圖和哈斯其木格夫婦養(yǎng)了20多年羊,還種著50畝地,每天4點半起床干活。兩口子供著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xué),大的學(xué)行政管理馬上要畢業(yè)了,小的學(xué)動物醫(yī)學(xué)。按照去年的價錢,數(shù)百只黑頭羊本可以有20萬元的收入,但一場暴雪讓一年的辛勤勞作化為泡影。所幸的是,他們在雪災(zāi)后一周就賣掉了200多只,價錢10.5元一斤,比賣得晚的、掉膘厲害的黑頭羊每斤多賣1塊錢。
頭幾天有河南的羊販子來村里收山羊,賣去廣東。套高原本打算賣掉300只,但羊販子挑來揀去,只收了80多只膘情較好的山羊,還全在60斤以下,比往年的重量少了三成。套高有糖尿病,他家墻上正中擺著成吉思汗像,左邊掛著孫女的童年照,右邊則是翁牛特旗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的掛歷。他坐在椅子上感嘆,還好找到了鏈軌車推出路,否則他所有的羊可能毀于一旦。
“瘦弱羊一天最多4兩玉米,大羊一天2兩。”敖云代來告訴本刊記者,按現(xiàn)在的喂法,一只羊一天的成本達到1.5元到2塊多錢,而往常是幾毛錢一天。鮑秀文家掉膘厲害的那部分羊群一天吃30捆草,還有一頓玉米。牧民就等著這些羊能回膘長肥,趕快賣掉止損,再留一部分養(yǎng)到來年,賣個好價錢。
為了保持草畜平衡,牧民賣得最多的是當(dāng)年的羔羊。盡管多數(shù)布日敦牧民所養(yǎng)羊的品種是與錫林郭勒盟相同的黑頭大尾羊,但因為地理環(huán)境不同,這里的羔羊會比錫盟晚賣將近3個月。錫盟的羊7月底就賣得差不多了。因為到了8月以后,烏珠穆沁草原上的“狼針草”變硬,會刺破本來值百十塊錢的羊皮。而翁牛特旗不存在這種情況,牧民想著羊羔多長幾個月的肉,到10月份再賣。而正是由于今年大雪的提前到來,導(dǎo)致他們蒙受了巨大損失。雪災(zāi)發(fā)生后,雖然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士紛紛打電話給當(dāng)?shù)匦竽敛块T愿意提供幫助,網(wǎng)絡(luò)商家也與當(dāng)?shù)亟?jīng)銷商合作預(yù)售了30萬頭牲畜,但多數(shù)布日敦的牧民覺得價錢不夠,心疼不想賣。往年一部分布日敦嘎查的牧民也會送羊到錫林郭勒盟,那邊的收購價格要高出不少,達到12.5元一斤。盡管每只羊要花50塊錢的運費,他們也愿意拉到東烏珠穆沁旗去賣。鮑國展告訴我們,翁牛特旗有200多個牛羊肉經(jīng)銷組織,500多位銷售經(jīng)紀人,幾乎遍布每個嘎查。然而今年的羊販子少了許多,很可能是大雪阻斷了交通的緣故。
賽音今年25歲,是敖云代來的兒子。他把一捆捆秸稈均勻撒在百十米長的牛圈里,從面向阿拉古廟山的圈頭撒到靠近農(nóng)田的圈尾。因為濕氣太重,一捆秸稈有四五十斤,一團團熱氣從賽音的口鼻中噴出。40頭左右的牛挪動著嘴巴,大口吞嚼,碩大的牛頭來回甩動,試圖扯下來玉米秸稈上僅存的幾片玉米葉。地上剩著吃完的玉米秸稈,光溜溜的,已經(jīng)被啃得僅剩硬稈。
“今年這場雪真是折騰人!”鮑秀文告訴本刊記者,“就算把地里的玉米秸稈全剜出來,最多也只夠兩個月的。”鮑秀文家有30多畝玉米地,她請布里嚴村的白音孟合來幫忙五六天了,天太冷,一天的工錢100塊錢。兩人一天下來只挖出一畝地里埋的玉米秸稈。
雪災(zāi)后,各家農(nóng)戶各自想辦法。套高買到了一批葵花秕子,15塊錢1袋,每袋有27斤,可以喂羊。我們到西布日敦的第三天,敖云代來家的玉米秸稈也消耗完了,只好把??羞^一遍的、光滑的秸稈回收起來再軋成粉。
53歲的哈達朝魯說,玉米秸稈一般是3毛8一斤,現(xiàn)在5毛一斤在周邊村莊都沒處買。寶音道格套和寶音度仁兄弟倆年輕,每天出門找秸稈已經(jīng)有兩星期了。他倆開著農(nóng)用車幾乎把周邊100公里內(nèi)的農(nóng)戶找遍了。秸稈成本加上人工、運輸,差不多要5毛錢一斤,而且需要買者自己先扛著鐵鍬到地里把秸稈刨出來。寶音道格套在40公里外的農(nóng)戶那買到了谷子秸稈。雖然帶著冰雪的秸稈是濕的,水分很大,也得3毛錢一斤。“這家50斤,那家100斤收來了不到2萬斤谷子秸稈,花了1.5萬塊錢。”寶音道格套滿面愁容,“這些能不能撐到春節(jié)還是個大問題。”
目前,翁牛特旗已經(jīng)開放糧食儲備庫向牧民出售玉米。翁牛特旗畜牧獸醫(yī)局局長鮑國展告訴本刊記者:“目前正從錫林郭勒盟、赤峰市的阿魯科爾沁旗和寧城往翁牛特旗運飼草,全旗60%到70%的飼草問題已經(jīng)解決。”工作人員周雨非也說,目前飼草運輸存在較大困難,主要原因是當(dāng)?shù)夭煌ɑ疖?,而汽車運輸公司又嫌飼草太輕太大,不賺錢,若想從飼草較多的黑龍江、山西、安徽等地運輸,則難度更大。
布日敦牧人
布日敦嘎查位于草原的“祖母河”西拉木倫河以南,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zhèn)往北20公里處。該村由東、西、南、北布日敦和五家村這5個自然村組成,這些村組圍著布日敦諾爾(湖)而建。環(huán)湖公路外側(cè)遍布白雪皚皚的牧場和種著玉米、土豆、向日葵的土地。“布日敦諾爾”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湖”,而這里的牛羊在暴風(fēng)雪過后卻無草可吃。
西布日敦村是布日敦嘎查牧戶最集中的村組。該村與紅山文化遺址、曾出土“C”字形“碧玉龍”的三星塔拉村毗鄰。西布日敦的蒙族牧民定居生活,以耕種為輔,放牧為主,基本上都會說漢語。
這里養(yǎng)的黑頭大尾羊是一種優(yōu)質(zhì)肉羊,沒有膻味,肉質(zhì)緊密,營養(yǎng)價值高。前兩年羊肉價格高企,1月到10月羊販子就把嘎查的羊收光。牧戶家的牛多是西門塔爾牛和夏如來牛。西門塔爾牛通體是紅色白花或者黃色白花的毛皮,額頭上長著白毛,十分漂亮。這種??韫谴?,脊骨平,身段長。只不過現(xiàn)在布日敦的牛忍饑挨餓,見不到它們?nèi)鉂M外鼓的姿態(tài)。因為這里的牧場屬于科爾沁沙地,加上前十幾年的干旱,布日敦諾爾的面積每年縮小,原先有1.5萬畝,現(xiàn)在也就1000多畝。因此,牧草數(shù)量也跟著減少,而牛的食草量大,養(yǎng)牛的牧戶慢慢地告別牧民身份,開始搬到烏丹鎮(zhèn)、赤峰市和北京市居住。
斯琴巴圖和哈斯其木格夫婦養(yǎng)了20多年羊,還種著50畝地,每天4點半起床干活。兩口子供著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xué),大的學(xué)行政管理馬上要畢業(yè)了,小的學(xué)動物醫(yī)學(xué)。按照去年的價錢,數(shù)百只黑頭羊本可以有20萬元的收入,但一場暴雪讓一年的辛勤勞作化為泡影。所幸的是,他們在雪災(zāi)后一周就賣掉了200多只,價錢10.5元一斤,比賣得晚的、掉膘厲害的黑頭羊每斤多賣1塊錢。
頭幾天有河南的羊販子來村里收山羊,賣去廣東。套高原本打算賣掉300只,但羊販子挑來揀去,只收了80多只膘情較好的山羊,還全在60斤以下,比往年的重量少了三成。套高有糖尿病,他家墻上正中擺著成吉思汗像,左邊掛著孫女的童年照,右邊則是翁牛特旗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的掛歷。他坐在椅子上感嘆,還好找到了鏈軌車推出路,否則他所有的羊可能毀于一旦。
“瘦弱羊一天最多4兩玉米,大羊一天2兩。”敖云代來告訴本刊記者,按現(xiàn)在的喂法,一只羊一天的成本達到1.5元到2塊多錢,而往常是幾毛錢一天。鮑秀文家掉膘厲害的那部分羊群一天吃30捆草,還有一頓玉米。牧民就等著這些羊能回膘長肥,趕快賣掉止損,再留一部分養(yǎng)到來年,賣個好價錢。
為了保持草畜平衡,牧民賣得最多的是當(dāng)年的羔羊。盡管多數(shù)布日敦牧民所養(yǎng)羊的品種是與錫林郭勒盟相同的黑頭大尾羊,但因為地理環(huán)境不同,這里的羔羊會比錫盟晚賣將近3個月。錫盟的羊7月底就賣得差不多了。因為到了8月以后,烏珠穆沁草原上的“狼針草”變硬,會刺破本來值百十塊錢的羊皮。而翁牛特旗不存在這種情況,牧民想著羊羔多長幾個月的肉,到10月份再賣。而正是由于今年大雪的提前到來,導(dǎo)致他們蒙受了巨大損失。雪災(zāi)發(fā)生后,雖然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士紛紛打電話給當(dāng)?shù)匦竽敛块T愿意提供幫助,網(wǎng)絡(luò)商家也與當(dāng)?shù)亟?jīng)銷商合作預(yù)售了30萬頭牲畜,但多數(shù)布日敦的牧民覺得價錢不夠,心疼不想賣。往年一部分布日敦嘎查的牧民也會送羊到錫林郭勒盟,那邊的收購價格要高出不少,達到12.5元一斤。盡管每只羊要花50塊錢的運費,他們也愿意拉到東烏珠穆沁旗去賣。鮑國展告訴我們,翁牛特旗有200多個牛羊肉經(jīng)銷組織,500多位銷售經(jīng)紀人,幾乎遍布每個嘎查。然而今年的羊販子少了許多,很可能是大雪阻斷了交通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