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yè)正為信譽而戰(zhàn),并初戰(zhàn)告捷。
9月24日,在“2012中國(鄭州)產業(yè)轉移系列對接活動”的采訪現場,雙匯集團公關部主任,從主席臺一側溜到剛做完主題演講的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yè)掌門人萬隆的身后,一陣耳語,后者頻頻點頭。
這個小細節(jié)引起會場的媒體采訪團一陣騷動。“萬隆接受采訪了。”一位女記者指著主席臺說。她表示,河南當地媒體幾乎都沒有當面采訪過萬隆本人。事實上,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里,萬隆刻意保持低調。同時也出于對他的保護,集團公司幾乎幫他推掉了絕大部分的采訪需求。
但一年前,萬隆開始轉變。他的心路歷程逐漸曝光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在一些會議和展覽上,雙匯集團也開始主動出擊,利用每一次機會向所有人傳遞他們對食品安全的態(tài)度和做好企業(yè)的信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是,萬隆在去年選聘了一位長期力挺雙匯集團的河南漯河籍作家劉金濤,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副總經理兼新聞發(fā)言人,這一職位在此前從未在雙匯集團出現過。
此后,劉金濤以微博和公開信等方式與一些網民唇槍舌戰(zhàn),并展開了對部分媒體有關雙匯集團所做負面報道的公開打假。尤其是他的一篇題為《妖魔化雙匯無助于食品安全》的博文,文風強悍,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副總”。
催生這些變化的起點是一場萬隆為自己正名并挽救其企業(yè)的戰(zhàn)斗。
2011年3月15日夜,據央視報道,含有“瘦肉精”的生豬,流入了雙匯集團的一個分公司。食用含有過量“瘦肉精”殘留的肉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如發(fā)生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癥狀。對食品加工企業(yè)而言,食品安全問題足以一擊斃命,摧毀它遠比保護它容易得多。
萬隆對即將發(fā)生的一切毫無覺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當年的3月16日凌晨兩點半,萬隆從北京飛回河南,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這場會一直開到清晨6點。
在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河南省警方抓獲了卷入“瘦肉精”事件的96名犯罪分子,包括瘦肉精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其中3人系雙匯集團采購部的工作人員。
萬隆曾對媒體表示,“我從沒有預料到在這(瘦肉精)上面出問題”。因為,此前雙匯集團“十八道檢驗”的公眾形象,正是其得意之筆。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這位中國肉制品加工領域的鐵腕人物開始了一場不亞于在九級地震災區(qū)之上的重建。首先,萬隆在雙匯集團總部所在地的漯河市體育館召開了一場萬人道歉大會,并不顧下屬勸阻,邀請了全國30余家媒體到場觀摩。
隨后,萬隆提出五項措施——將抽查變?yōu)?ldquo;頭頭檢、批批檢”,包括生豬在線頭頭檢驗,對進廠原料、出廠產品批批檢查;將工廠變?yōu)殚_放式,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jiān)督;自身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提高源頭控制力;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檢驗機構。
最后一項是,將3月15日定為雙匯集團的“食品安全警示日”。
萬隆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這些工作讓雙匯集團在之后258個市縣的檢測中未有一例‘瘦肉精’出現,是其能夠度過危機的根本原因。”他表示,一是敢于面對,二是要經得起檢驗,三是消費者對于雙匯品牌的認可。
經過去年的“瘦肉精”事件,萬隆對雙匯集團大舉進行結構調整。從戰(zhàn)略上改變原來發(fā)展的思路——由過去的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規(guī)模型轉變。
這一串微妙的變化似乎開始奏效。雙匯發(fā)展(000895,股吧)2012年上半年業(yè)績出現大漲,營業(yè)利潤是去年同期的8倍,成為食品行業(yè)上市公司當中第二賺錢的企業(yè)。
對此,萬隆認為與去年同期的突發(fā)事件有關,但明確表示雙匯今年后半年的成績極有可能會超越歷史高點。“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預計增長40%,第四季度我相信會更好。”他雙手背后,底氣顯得很足。
同時,一場與食品安全無關來的自雙匯集團內部的變革正在同步進行。7月30日,雙匯發(fā)展發(fā)布了《關于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成的公告》。從2010年3月份至今,這場證券市場上著名的“重組馬拉松”已經跑了超過兩年(曾因去年“瘦肉精”事件而一度暫緩)。
這意味著,雙匯集團已經正式整體裝入其上市公司雙匯發(fā)展,萬隆締造的“大雙匯”已正式走上資本市場。其目標是,到十二五末肉類總產量達到6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把雙匯集團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yè)集團。
萬隆對此向本刊記者表示,這一次重組應該說是成功的。把超過65億元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解決了同業(yè)競爭和關聯交易的問題。這有利于雙匯今后集中力量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做精做專。“你要相信,我們雙匯是經歷了20多年的發(fā)展,而且也是歷經多次嚴峻考驗才走到今天的。”
據雙匯集團內部人士透露,由于整體上市后的需要,目前該集團正自上而下進行全面的機構人事調整,計劃將于9月末完成。
但萬隆的戰(zhàn)斗遠未結束。回蕩在中國食品行業(yè)頭頂的安全警報尚未完全解除,誰都有可能再次被卷入危險的旋渦。萬隆一邊需要通過更多的努力換取公眾更加堅實的信賴,一邊按照既定目標小心翼翼地將雙匯集團帶進千億俱樂部、帶上世界的舞臺。
采訪即將結束時,72歲的萬隆放下背著的雙手走到小型展臺前面,端起一只盛有雙匯火腿腸樣品的小碟,送到記者面前,并遞上牙簽。“你嘗嘗吧”眼神像一個等待老師夸獎的小學生。
9月24日,在“2012中國(鄭州)產業(yè)轉移系列對接活動”的采訪現場,雙匯集團公關部主任,從主席臺一側溜到剛做完主題演講的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yè)掌門人萬隆的身后,一陣耳語,后者頻頻點頭。
這個小細節(jié)引起會場的媒體采訪團一陣騷動。“萬隆接受采訪了。”一位女記者指著主席臺說。她表示,河南當地媒體幾乎都沒有當面采訪過萬隆本人。事實上,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里,萬隆刻意保持低調。同時也出于對他的保護,集團公司幾乎幫他推掉了絕大部分的采訪需求。
但一年前,萬隆開始轉變。他的心路歷程逐漸曝光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在一些會議和展覽上,雙匯集團也開始主動出擊,利用每一次機會向所有人傳遞他們對食品安全的態(tài)度和做好企業(yè)的信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是,萬隆在去年選聘了一位長期力挺雙匯集團的河南漯河籍作家劉金濤,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副總經理兼新聞發(fā)言人,這一職位在此前從未在雙匯集團出現過。
此后,劉金濤以微博和公開信等方式與一些網民唇槍舌戰(zhàn),并展開了對部分媒體有關雙匯集團所做負面報道的公開打假。尤其是他的一篇題為《妖魔化雙匯無助于食品安全》的博文,文風強悍,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副總”。
催生這些變化的起點是一場萬隆為自己正名并挽救其企業(yè)的戰(zhàn)斗。
2011年3月15日夜,據央視報道,含有“瘦肉精”的生豬,流入了雙匯集團的一個分公司。食用含有過量“瘦肉精”殘留的肉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如發(fā)生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癥狀。對食品加工企業(yè)而言,食品安全問題足以一擊斃命,摧毀它遠比保護它容易得多。
萬隆對即將發(fā)生的一切毫無覺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當年的3月16日凌晨兩點半,萬隆從北京飛回河南,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這場會一直開到清晨6點。
在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河南省警方抓獲了卷入“瘦肉精”事件的96名犯罪分子,包括瘦肉精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其中3人系雙匯集團采購部的工作人員。
萬隆曾對媒體表示,“我從沒有預料到在這(瘦肉精)上面出問題”。因為,此前雙匯集團“十八道檢驗”的公眾形象,正是其得意之筆。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這位中國肉制品加工領域的鐵腕人物開始了一場不亞于在九級地震災區(qū)之上的重建。首先,萬隆在雙匯集團總部所在地的漯河市體育館召開了一場萬人道歉大會,并不顧下屬勸阻,邀請了全國30余家媒體到場觀摩。
隨后,萬隆提出五項措施——將抽查變?yōu)?ldquo;頭頭檢、批批檢”,包括生豬在線頭頭檢驗,對進廠原料、出廠產品批批檢查;將工廠變?yōu)殚_放式,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jiān)督;自身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提高源頭控制力;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檢驗機構。
最后一項是,將3月15日定為雙匯集團的“食品安全警示日”。
萬隆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這些工作讓雙匯集團在之后258個市縣的檢測中未有一例‘瘦肉精’出現,是其能夠度過危機的根本原因。”他表示,一是敢于面對,二是要經得起檢驗,三是消費者對于雙匯品牌的認可。
經過去年的“瘦肉精”事件,萬隆對雙匯集團大舉進行結構調整。從戰(zhàn)略上改變原來發(fā)展的思路——由過去的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規(guī)模型轉變。
這一串微妙的變化似乎開始奏效。雙匯發(fā)展(000895,股吧)2012年上半年業(yè)績出現大漲,營業(yè)利潤是去年同期的8倍,成為食品行業(yè)上市公司當中第二賺錢的企業(yè)。
對此,萬隆認為與去年同期的突發(fā)事件有關,但明確表示雙匯今年后半年的成績極有可能會超越歷史高點。“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預計增長40%,第四季度我相信會更好。”他雙手背后,底氣顯得很足。
同時,一場與食品安全無關來的自雙匯集團內部的變革正在同步進行。7月30日,雙匯發(fā)展發(fā)布了《關于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成的公告》。從2010年3月份至今,這場證券市場上著名的“重組馬拉松”已經跑了超過兩年(曾因去年“瘦肉精”事件而一度暫緩)。
這意味著,雙匯集團已經正式整體裝入其上市公司雙匯發(fā)展,萬隆締造的“大雙匯”已正式走上資本市場。其目標是,到十二五末肉類總產量達到6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把雙匯集團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yè)集團。
萬隆對此向本刊記者表示,這一次重組應該說是成功的。把超過65億元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解決了同業(yè)競爭和關聯交易的問題。這有利于雙匯今后集中力量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做精做專。“你要相信,我們雙匯是經歷了20多年的發(fā)展,而且也是歷經多次嚴峻考驗才走到今天的。”
據雙匯集團內部人士透露,由于整體上市后的需要,目前該集團正自上而下進行全面的機構人事調整,計劃將于9月末完成。
但萬隆的戰(zhàn)斗遠未結束。回蕩在中國食品行業(yè)頭頂的安全警報尚未完全解除,誰都有可能再次被卷入危險的旋渦。萬隆一邊需要通過更多的努力換取公眾更加堅實的信賴,一邊按照既定目標小心翼翼地將雙匯集團帶進千億俱樂部、帶上世界的舞臺。
采訪即將結束時,72歲的萬隆放下背著的雙手走到小型展臺前面,端起一只盛有雙匯火腿腸樣品的小碟,送到記者面前,并遞上牙簽。“你嘗嘗吧”眼神像一個等待老師夸獎的小學生。